如果爱民主平等,为何女男做家务还那么双重标准?
插画师:左丘
前两天崔阿姨特意来给我妈妈送她儿子结婚的请柬,皱纹里都带着笑。崔阿姨是我妈妈以前在服装厂的工友,有一个儿子,退休后仍留在服装厂干了两年。最近一年因为颈椎增生、腰肌严重劳损、手指关节肿大,不得已离开服装厂,在小饭店里打点零工。
“当年我和他爸知道生的是儿子,就决定了要给他攒钱结婚买房子。”“别看我天没亮就走,隔三差五的加班,家务活可从没让儿子沾过手。”“他爸是个油瓶子倒了都不扶的主,别想着他能帮你搭把手收拾一下家务。”
“我最满意媳妇的地方就是干活利索,他爸过生日都是媳妇操持的。”“我哪儿能歇着,得趁着自己腿脚还能动,要给家墨(崔阿姨的儿子)换辆好点的车。”“等我干不了活了,就要哄孙子啰。”“老戚(我妈),你就好了,两个姑娘不用操心这些事。”
以下图片均来自网络
“唉,这世世辈辈的女人啊。”崔阿姨的话听得我既可悲又可气。女工在家外要加班加点,赚钱养家,在家里还要操持家务,生养哺育下一代,完全献身丈夫儿子,空留一身病给自己,自己在感叹命运对女人不公的同时,又将这种命运以“优良传统”的名义传递给后来的女人。
在我们的传统里,女人做家务为家庭付出,是那样的天经地义、理直气壮。我的家乡在北方沿海小城,这里有一个规矩:过年时女人不能入席吃饭。我对过年的印象除了糖果、鞭炮、压岁钱,还有女人忙里忙外,洗菜刷锅做饭,以及单独安排的小饭桌。
男人在席上喝酒论事,好不热闹。期间,或喊女人把吃饱了吵着要妈妈的小男孩抱下席。而女孩要是入席,长辈会果断喝止:“不懂事!”等酒酣饭饱收拾妥当后,女人们捏着胳膊捶着腰,互相抱怨:“下辈子再也不做女人,伺候人的命。”
现在这种状况有所改善,女人过年也可以入席,但还是需要男性大家长的同意。如果说过年吃饭入席仪式感强,那么日常因家务惹起的纠纷更显得荒唐。
有一次,傍晚六点左右接到报警,称有丈夫动手殴打妻子。民警到达现场后了解的情况:在纺织厂上中班的妻子因为过度劳累没起得来给丈夫孩子安排晚饭,丈夫下班后火冒三丈,认为妻子三番五次不做晚饭。做饭也是随意糊弄,忽视孩子正在长身体,没有做好妻子与母亲的职责。婆婆认为老人已经帮忙分担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的重任,媳妇过于自私,下班后只顾睡觉休息不做家务,家里脏乱的不像个家,于是就打了。
民警在进行批评教育时,打了人的丈夫一直辩解:妻子不做饭、不做家务,未履行好家庭义务,上中班、工作繁重是女人作为妻子与母亲理应克服的困难。婆婆也在旁出言附和。当得知如果媳妇指证,自己的儿子有可能被拘留时,婆婆哭着拉扯媳妇说家丑不能外扬,过日子锅勺难免要碰锅沿的,为了家庭和孩子坚决不让媳妇追究打人的事。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,妻子原谅了丈夫,“皆大欢喜”。
此时,某些人会跳脚质疑:这些都是过去、是个案,现在男人也做家务,都出现家庭妇男、家庭煮男了。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。面对全职太太,人们的第一反应是:丈夫能赚钱,人们多为丈夫的能力点头称赞。而面对全职丈夫,人们的第一反应是:妻子强势,丈夫软弱,家庭难和谐。
插画师:左丘
我不禁想问:这都是怎么推出来的?这男人的优越感呐,忒搞笑!我们再来看看现代大都市上海的调查数据:1004位18周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中,64.0%认为男女平等,22.1%认为女性地位高于男性,12.6%认为男性地位高于女性。根据这些数据理应得出:在做家务上,男性的比率应高于女性。但现实很打脸:25.6%的已婚妇女平均每天做家务2小时以上,高出已婚男性14.0个百分点。上海女性地位总体上对比全国已经很高了,但仍比男性承担更多家务。
在传统习俗中,女性做家务是不可破,也不能破,破坏了家庭就不和睦了,社会就不和谐了。这为女性安排的戏可真多,但我们不想乖乖地演这部戏!
在一个平等的社会里,我们追求机会均等、收支均衡、性别平等;那为什么包揽家务劳动仍是衡量女性品质高低的条件之一呢?当有人提出把家务劳动工资化、家务劳动社会化时,为什么有人会指责此举会磨灭家庭伦理亲情呢?
但当面对满身是病、经济拮据、被家庭捆绑的女工时,有的人却又能高喊出妇女是半边天,女性应当自立自强、自给自足的口号。女性做家务是义不容辞,男性做家务是阻碍社会和谐进步。这个双重标准太明显了!
请把在男性身上强调的人性与平等,也同样用于对待女性吧。
延伸阅读
因为家庭,我和女朋友成了“两个世界的人” | 一个爷们的故事(二)
女友上了陌生男人的车后,他开始反思…… | 一个爷们的故事(三)
尊重原创,保护版权